“爱”
“爱”是亘古永恒的主题。它似有若无的贯穿于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每个呼吸里,于细微处,于天地间。爱包容万物,有眷侣之爱、亲情之爱、家国之爱,也有关怀之爱、奉献之爱、传承之爱,还有同胞之爱、自然之爱、生命之爱…… 我们希望,通过2024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来共同探讨关于“爱”的几个维度:
一是在瞬息万变、多样繁荣的当下,年轻设计师们对“爱”的新思考。上映于2013年的影片《Her》,通过AI的视角,剖析了爱的本质,也预见性的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爱”提出了质疑。我们身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东方文化语境的延续与变迁,数字工具的快速迭代,多代并存的认知差异,网络时代的种种乱象,不断升级的压力与情绪问题……无一不在对“爱是什么”——“爱应该是什么”发出新的叩问。
二是设计能够做些什么,来诠释爱、表达爱、传递爱。早在1970年代,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便提出设计应“为多数人的需求服务,为保护人类与环境的未来服务”。设计,始终关乎社会责任。在今年的毕业创作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以视觉设计、游戏设计、服务设计、动画设计、IP设计、信息设计、体验设计等为媒介,聚焦真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介入艺术疗愈、关注文脉传承。
三是爱与自我、爱与未来、爱与生命的体验。这是毕业季里的温暖回望与未来礼赠——它不仅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与当下自我建立起的连接与认知;也是通过设计创作的系统性思考与实践,对“设计”这个学科的“温度”再感知,从而将“爱”这颗种子植入思维习惯,让它成为对未来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寄语与祝愿。“爱”是来自生命的情书,写给每一个人;“爱”的功课,也将贯穿我们一生。
今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毕业展开幕,不仅适逢谐音“我爱你”的“5·20”,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小满小满,“满而不溢,满而不盈,满而不损”。这刚刚好的饱满,就好像我们理想中的“爱”,深沉也轻灵,踏实又自由,浓烈而温柔。
设计与媒体艺术系
蔡端懿
《类分物语Aristophanes》
王裕、葛苏蕙
(VR交互游戏设计、海报设计、IP产品、演示视频等)
指导老师:蔡端懿
ADHD 是一种神经发展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继续影响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我们借用游戏的形式,创建了一个虚拟的 VR场景,设计了特殊的分类游戏规则和适合于多动症人群的视觉语言,并同步建立了有效的反馈机制,希望能够辅助改善成人 ADHD 的注意力水平。
“类分”,即为“分类”;而“物语”的中文释义为将人们的想法物化或拟人化,以传达情感。英文名“Aristophanes(阿里斯托芬斯)”取自柏拉图《会饮篇》中讲述的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意为找到灵魂的另一半。而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在《类分物语》这个游戏中,找回遗失的对事物的专注力。
《ài》
白梦雪
(AI交互网页设计、动态海报设计、艺术周边等)
指导老师:李贞
作品相较于世俗的「AI」概念提出「ài」概念,映射未来AI设计生态,即赋有人类情感「爱」的设计,视觉设计中创作了一个由人类思考AI辅助完成的ài界——Gàia(灵感来自盖亚假说),Gàia用身体构成了ài界万物。
ài界艺术网站设计了一个可输入文本得到ài界专属图像的交互功能,并加入ài界AI生成背景音乐,读者可以在触、听、视觉上多感官沉浸体验ài界风情,总之在ài界AI以主体而存在,人类以客体而存在,AI本无灵魂,但人类赋予AI情感去创作的事物,就有了灵魂。
《跳格格!&扎堆堆!》
陈景源、陈乐瑞
(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社区营造、IP形象设计、空间呈现与系统集成)
指导老师:蔡端懿、赵帅
《跳格格!&扎堆堆!》是供全民参与的户外游戏空间设计,具有设计便捷、互动简单、全龄友好的特点。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实现促成全民体验、融合邻里关系、释放生活压力的目标。本设计将经典的户外地面游戏元素拆分为独立模块,着重于游戏视觉空间营造,使体验者在场地内自由组合模块,通过合作的途径完成游戏,搭建属于自己的游戏场。游戏空间设计以“在地创生”理念,希望可以设计出一个可根据不同场域、情境复制、变化的户外游戏活动模型,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打造出充满趣味的游戏空间,为参与者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解压场所。
《核能视界:爱与责任的未来》
王郑畅翔
(交互装置设计、信息设计、海报设计、演示视频等)
指导老师:高然
本作品通过交互装置与视觉图形的方式对核能进行科普与视觉设计。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能源,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但若处理不当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该交互装置突出了核能的两面性,旨在激发观众以辩证的态度看待核能。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映射三种状态:不按压时,屏幕展示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快时,显示可怕的核泄漏和污染场景;只有以负责任的态度小心操作,才能展现核能替代化石燃料带来的好处,从而走向“爱与责任”的未来。除了通过互动装置让观众亲身体验核能问题的两面性并激发辩证思考,信息图形设计还将详细展示科普知识,并通过创意互动海报和宣传册设计,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核能相关知识,以科学和辩证的态度看待核能问题。
《老了》
朱欧阳
(动画短片设计、海报设计等)
指导老师:王莉莉
《老了》是一部动画短片作品,讲述了过年期间,男孩的一家人把病重的婆婆带回了乡下家里,婆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父亲作为长子带领大家举办了农村传统的葬礼仪式。第二年过年时,男孩和父亲回到曾经热闹的乡下老家,可这里如今已无人过问,返程的途中,男孩在这些过往中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也是到这时他才明白婆婆对于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幻锦华园》
谢嘉颖
(数字艺术设计、(动态)海报设计、艺术周边等)
指导老师:王蓓
系列作品选取宋锦作为活化蓝本,动画“画中画”分别是四种宋锦植物纹样(菊花,海棠,勾莲,秋菊)的数字重构。动画结构以园林中窗的“移步异景”为灵感,每穿过一扇窗,就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创作融合了苏州园林、宋锦非遗纹样和数字艺术设计,探索传统文化的再生可能性。“华”古音一声通“花”,为绽放之意,象征中华文化遗产的深远繁盛;同时,在神话中,华胥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伏羲的母亲,而华胥氏又是一个以“花芯”为图腾的母系氏族,花芯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代表着生命和繁衍,这与“爱”的意义是重合的。
在人类历史中,五万年来人类的进化更多依靠文化进化而非生物进化。因为文化迭代更快,所以生物性几乎与我们的祖先一致。第三自然的定义是由生物体、社会群体和技术产物相互关联的生态机制,区别于第一自然真实自然和第二自然人工自然,它虽然多为虚拟世界,但也会带来真实的认同——即虚拟空间中的自然也能够对人产生影响和疗愈。宇宙瞬息万变,数字也许能够探讨另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
《和煦梦旅》
帅岳
(桌游设计(含包装及配件)、海报设计、游戏产品设计、艺术周边等)
指导老师:黄晨
《和煦梦旅》是一款桌游设计,地毯的版本主要适合在家庭情景下使用。作者认为:所有的家庭成员如果能够放下手机参与到这样传统的游戏形式中,是一种加深羁绊和对彼此爱的体现。
《鶗鴂》
张曼迪
(动画短片设计、海报设计、主题产品、艺术周边等)
指导老师:李翔
传统诗歌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核和精神财富,其价值日益得到世界的认可。其中关于爱情的部分,更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本设计尝试探索将中国传统爱情诗歌中的意象元素和现代化运动图形方式相结合,选取秦汉、唐宋、明清时期不同的爱情诗歌,演绎了一场从爱意萌动,热恋缠绵到离别相思的爱情故事。
《记忆中转局》
丁思尹
(服务活动设计、书籍设计、周边物料等)
指导老师:何宇
“必须发动不由自主的回忆,才能找回失去的时间。”
《记忆中转局》是面向兰州大学社区独居老人的文娱服务项目,为老人建立一个共享记忆的平台,通过记忆的双向传递,重新书写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失控》
徐静怡
(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周边物料设计、演示视频等)
指导老师:许亮
《失控》代表着对传统束缚的摆脱,对自由表达的追求。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各类情感需求被逐渐重视。石头自古以来都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基于人们对这一物品的天然喜爱,作者创造出了7个性格各异的虚拟石头,通过与它们对话来探索人与非生物对象之间的微妙联系。他们不需要照顾、不会生病、更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同时还拥有独立的精神和信仰,对人类情感能作出即时的反馈。本作品选择使用书籍和网页作为载体,详细展示和石头伙伴间的对话内容和交流方式,希望在这种直观且丰富的视觉体验中,让观者产生对人与物之间情感流动的思考。在面对未来社会不可预测的数字化发展节奏时,这种新的情感关系能否被大众接受?我们又是否还能找到安放情感的净土?"
《植愈伙伴》
李佳颖、黄蓉
(IP形象设计、信息设计、交互程序设计、IP互动装置设计、艺术周边等)
指导老师:蔡端懿、李贞
“植愈伙伴”是一个以孤独疗愈为核心,结合亲生物理论与园艺疗法的IP设计概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亲和力的成长陪伴型植物IP,并在此基础上打造线上交互小程序,为青年孤独群体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激发共鸣,帮助他们建立与他人、自然的联系,减轻孤独感。
《记忆的形状》
邓泽隆
(信息可视化设计、综合材料装置设计等)
指导老师:高然
《记忆的形状》是通过材料媒介表达情感的实验性探索。作品使用帆布、网线、老照片等材料,并通过手工缝制的制作形式,将个人家庭保存的记忆档案转化为富有温度的设计表现,保留逐渐消失的记忆。并通过这种方式探索记忆、身份和亲密关系之间的联系,以进行新的视觉诠释。同时,作品尝试通过其温度唤醒观众内心的情感、记忆与生命体验,引发共鸣与思考。
《一颗小草》
廖礼琳
(游戏互动绘本设计、周边物料设计等)
指导老师:蒋维刚
《一颗小草》是可以进行趣味性互动的植物科普绘本。作者设计了四个简单动作引导儿童和绘本互动,灵感来源于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绘本中我们将跟随一棵小草共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再到果实里的种子又被重新种下的过程,以玩耍的方式来认识身边的植物,让学习植物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丘比猫》
李国源,陈慧洋
(动画短片设计、海报设计等)
指导老师:靳泰然
《丘比猫》是一款以猫咪为主视角的情感解谜游戏,旨在通过多元的交互方式从游戏中体验情感交流的方式,引导玩家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交友和恋爱要素,从游戏设计和用户体验角度来探索创新,进行情感和社交交流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游戏的测试和评估,总结游戏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最终提出对于情感体验在数字交互游戏设计中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它世界》
李思雨
(公益广告设计、动态海报设计、产品设计、周边物料设计等)
指导老师:何宇
在如今物质生活充裕的社会背景下,宠物作为人们的伙伴与精神寄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是朋友、是家人,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作品聚焦与流浪动物问题,探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系列公益设计,让更多人看到流浪动物的艰难生存环境,传递保护动物的观念,呼吁大众共同关注与改善流浪动物问题。
《人偶秒秒》
李龙枭
(角色设计、书籍设计、卡牌设计、交互设计等)
指导老师:高然
《人偶秒秒》是一部与“自我认同”相关的动漫角色设计。作品通过创作者的视角展现人偶秒秒在元素提取、原型参照和情感投射等方面的内容,并展示动漫角色的衍生产品。通过摄像头交互的方式,作品探讨了自我认同与虚拟角色之间的关系,旨在启发观众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取得平衡,建立自尊与自爱。
《日记》
毕锦芃
(动画短片设计、装置设计、海报设计等)
指导老师:蒋维刚
《日记》是一部献给妈妈的动画短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母女二人的日记为载体,讲述了几段1997--2023年间发生的故事。
《水境创生》
沈静、刘辛夷
(品牌形象策划与识别系统设计、海报设计、艺术疗愈设计、书籍设计、艺术周边等)
指导老师:蔡端懿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道家文化以水喻道,水的柔和、无私与包容,是道家哲学抽象思想中“上善若水”、“顺应自然”的具象化表达。《水境》艺术疗愈品牌理念为创生与回归,以道家文化为内核,以视觉系统为架构,以不同形态的“水艺术创作”(包括冰盐画、水拓画和雾气画三个阶段性体验板块)为载体,旨在帮助人们从“水”中获得疗愈力量。
《蜀吟》
周阳阳
(品牌形象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设计、周边物料设计等)
指导老师:李贞
作品深入挖掘了成都银花丝的传统工艺与现代都市女性消费审美需求,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银花丝工艺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中,打造独特而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结合中国传统花文化,以成都地域特色花卉为载体表达现代都市女性探寻自我、追求美好的向往。
《初雪》
张淑蕊
(动画短片设计、海报设计等)
指导老师:李文愉
《初雪》是一部二维逐帧绘制的描述失独家庭的动画短片,是一对失独夫妻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是坠亡飞鸟的自省。作品旨在通过表达家人之间的爱、牵绊和令人惋惜的遗憾,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所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