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首页

资讯 | “四川大学2024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专项人才研修培训”圆满举行

本文由  于 2025-01-03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提供了化解思路。目前四川省还有39个欠发达县域,为充分发挥欠发达县域的生态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2023年9月,四川省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印发了《进一步促进39个欠发达县域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39个欠发达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等文件,努力促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的共生共进。2024年11月,系列专项实施方案之“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专项人才研修培训”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承办,面向39个欠发达地区,招收学员41人,其中藏族20人、彝族8人,学员有的是基层文化干事,有的是家乡建设能手,有的是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员们在未来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其它村民参与到非遗产业和乡村经济建设中,补齐乡村建设的短板。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专项人才研修培训”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设置相关课程,五周的教学由法律与法规周、材料与造物周、设计与市场周、媒介与传播周、艺术与乡建周不同主题构成。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非遗传承人具有各自独特的技艺、文化背景和传承方式,一是在培训中实现统一性与个性的平衡,统一文化认知与价值传递,加强文化保护与法律意识的课程,增设小视频制作与IP创意课程;二是将不同门类的非遗学员进行分类,安排了云南剑川的木雕传承人、陕西凤翔的漆雕传承人进行技艺培训,考察了夹江造纸、夹江年画、荥经砂陶、青神竹编等传统技艺;三是组织传承人之间的跨门类、跨区域交流活动,成都学习23天后转到重庆,与四川美术学院的非遗培训班合作交流,激发创新灵感,加强创新与融合;四是考察以非遗带动发展起来的新农村,如成都蒲江的明月村、重庆的瓷器口古镇;五是以个性化辅导和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信息库,让传承人培训结束后可持续获得同行、政府或社会的帮助。

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曾明教授的讲座

学员考察雅安荥经砂器的生产流程和市场销售


课程内容紧紧贴近39个欠发达县域的生态、文化、经济,让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思考家乡的跨越发展。来自甘孜州道孚县的泽绒降措开了一家民宿,生意不错,外国游客较多,自己也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他说这次培训对他启发很大,回去后他要动员村里的人进行多样化、整体性的生产与合作,充分发挥地域环境优势。来自甘孜州巴塘县的巴桑志玛是当地文旅局的干事,虽然只有24岁,每天却焦虑着旅游兴旺的巴塘县至今没有一张文化名片。凉山州雷波县的吕莉,带来了自产的糖果,她一直不满意糖果包装,要请老师帮她重新设计。

学员考察大足石刻

云南剑川木雕传承人杨焕培、赵华昌教学员体验木雕技艺

学员有藏、彝、蒙古、回、汉等民族,酒店茶厅是他们交流学习心得、展示民族歌舞的好场所   

成都培训23天后在四川大学进行阶段性总结,下一站将转向重庆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专项人才研修培训”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与交流,扩大了来自39个欠发达县域学员的视野,也增长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凉山越西县的巴足阿吉木、普格县的何聪华有着彝族人的奔放性格,不同意把他们的家乡称为“欠发达”县域,他们说:“我们这些地方资源禀赋,应该叫发达地区才对。”是的,经济指标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参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物质的,也需要精神的。未来要以文化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激活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后发优势,实现物质和精神同频共振的协调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授课

考察重庆瓷器口古镇

与四川美术学院刺绣非遗培训班的学员交流后一起合影

上一条:资讯 | 艺术学院举行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会 下一条:资讯 | 岁末雅集,梦启新章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开展迎新纳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