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首页

喜讯 | 学院两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文由  于 2023-04-17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2023年4月1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5751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801门,线下课程2076门,社会实践课程307门。此次公示,学院共有2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学院黄宗贤教授主讲的《中华文化(艺术篇)》入选线下一流课程,学院吴卓副教授主讲的《纪录片创作实践》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介绍


《中华文化(艺术篇)》

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结晶,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并且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华文化(艺术篇)》课程分“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按照由总到分的层次形成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总论部分讲述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明确中华艺术在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小观大,启示艺术对传承人类文明的价值和艺术的人生意义。分论部分设传统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戏剧等专题,以点带面,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领略中国艺术精神,把握中国艺术发展趋势,在艺术与审美的角度上,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发展活力,达到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进一步体认。为使《中华文化(艺术篇)》有机融入我校《中华文化》课程体系,实现总体教学目的,本课程按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







《纪录片创作实践》

本课程在《摄影与摄像》《影视艺术理论》等课程基础上发展而来。用前序课程打好技术基础后,自2018年秋,迄今5期共赴创作实践基地30余次,完成300余人次的教学。自2018年起,课程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松潘县川主寺等藏羌彝少数民族地区,分别从羌婚、深山采笋人、非遗“彝绣”传承人、扶贫攻坚第一书记、成昆铁路无名烈士陵园、约嘎村有机农产品、乡村医生、希望小学、援藏医疗队、震后重建、绵竹年画传承人等题材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整理、剧本写作、作品创作和作品投放。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创作,也积极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双创成果,其中《wowgo我行户外安全服务商》项目斩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自2019年起,课程开始邀请校外纪录片知名导演和纪录片理论专家担任实践和创作导师,为学生创作提供行业一线思维。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学生坚持线上创作,产出了大量防疫抗疫题材的纪录片作品,为武汉加油,获得社会好评。课程的成果获得2022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自开设以来,因良好的教学成果,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多次报道。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示范,扎实做好一流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为此次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结合具体的教情学情,继续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一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上一条:资讯 | 美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新视野:抗战时期艺术家在西南西北地区的创作(法国珍藏)》顺利举行 下一条:预告|新视野:抗战时期作品中的观察技巧——张大千的色彩再发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