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资讯 | 心灵的向度——艺术X设计X心理服务社区行动研讨会与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成果展成功举办

本文由  于 2024-12-27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12月20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四川大学美术馆成功举办“心灵的向度——艺术X设计X心理服务社区行动研讨会、艺术X设计X心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成果展”。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项目以学校学科发展新趋势为导向,致力于融合学科间的界限,推动艺术、设计和心理的交叉融合,核心目标是提升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开辟心理健康预防及艺术治疗的新路径。

艺术X设计X心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展出的作品从病房出发,鼓励病友参与互动共创,共同探讨社区心理健康的预防和艺术疗愈等重要议题。展出的作品不仅转译了病友间的交流,关注了特定群体,还深入挖掘了人类情感的起源和终极归宿。艺术家们利用这些作品,以艺术为媒介来描绘内心世界的轨迹,并在与病患的互动中,既洞察他人,也反思自我心灵的导向。本次展览汇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设计与媒体艺术系、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西南民族民间设计研究中心及四川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专业指导下,结合绘画、设计、交互等多个领域共同创作而成。


在“艺术X设计X心理服务社区行动研讨会”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孟念致开幕词。她从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肯定了艺术与心理学科交叉合作的创新模式与创新成果,并进一步探讨开展西南地区高校间跨区域跨学科合作实践的可行性。覃书记对项目在实验阶段、探索阶段以及社会化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赞赏,并对未来在社区层面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研讨会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主任许亮副教授主持。他详细介绍了实验项目的发展进程和未来规划,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跨学科合作平台的多元构建,培育艺术、设计和医学等多领域的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他对参与会议的各个单位和组织,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川大博物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川大学学工部、唐仲英基金会、四川美术学院、盛乐社区、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A4美术馆等,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期待通过这个平台的共建,能够共同促进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蔡端懿老师分享了“非遗介入艺术疗愈的研究与实践”,介绍了西南民族民间设计研究中心和传统手工艺实验室的案例,如“‘跳格格!扎堆堆!’线下共创游戏”、“Foffy乐园设计”、“羌绣艺术疗愈工坊”等。在不断推进和更新的设计研究与实践模型中,团队发现非遗的身体亲在性、具身参与性与“真、善、美”本质,与艺术疗愈中的行动疗法、自我觉察和积极心理学高度契合,且艺术疗愈能够为还原非遗本身的动态过程、拓展文化传承的维度与深度提供支持,而设计承担着构建非遗与艺术疗愈间“人--物”联系路径的重要职能。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靳泰然老师分享了“数字艺术课程与自我记录探索”的教学经验,强调了交互艺术和AIGC课程的应用。他通过AI绘本课程鼓励学生融入个人情感,提升创作效率和美感,实现自我疗愈。展示了如“拥抱的感受器”和“白噪声”项目,探索艺术与心理健康的结合。靳老师强调艺术疗愈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其能弥补传统教育中美育的不足,并基于大数据调研,呼吁更多合作支持,推动艺术疗愈领域的发展。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蹇杰奇同学分享了“儿童游戏化心理疗愈”项目,包括“讲个故事吧”和“花儿也想知道”儿童性教育等心理疗愈项目。项目结合心理学隐喻疗法和艺术创作,利用拼贴、绘画等艺术媒介形式帮助儿童表达情感和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与华西专家团队合作,引导情绪具象化,促进自我治愈。项目计划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艺术与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唐雁馨汇报了四川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培养基地合作的“美育心灵艺术疗愈”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启动,由熊宇教授和罗乐副教授领导,张俊主任团队支持。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与患者互动,旨在缓解心理压力,增进医患信任,并帮助患者理解情绪。项目结构涵盖联合培养基地、艺术疗愈和实践活动案例。与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合作,深入了解病患需求,积极互动,获得良好反响。同时,项目还探讨了艺术疗愈的内外双重维度:对外,研究艺术如何融入社会产生影响;对内,探讨如何将社会因素融入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内涵发展和创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研究生王简同学汇报了创意工作坊的成果,介绍了与艺术疗愈相关的多个工作坊,如摄影、绘画、手工等,其作品在艺术馆展出。以“我的花园”超轻粘土活动为例,展示了心理病友的非凡想象力和创作力,作品充满童趣和正能量。超轻粘土不仅锻炼立体思维,其柔软触感和解压效果也受到参与者欢迎。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海维清副教授提出传统舞蹈与现代心理学结合的构想,探讨舞蹈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尝试将舞蹈作为临床治疗手段,重点在于通过舞蹈改善患者呼吸和身心感受。在川大课堂中通过舞蹈活动为学生带来积极体验,证实了舞蹈在心理治疗和减压中的潜力。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PICU张骏主任探讨了“艺术疗愈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时,强调了川大的学术资源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到围绕心理的社会工作在四川省的创新实践与多元发展路径,包括青少年心理干预和老年人赡养、社会矛盾调解与理解。他指出社会工作正从项目导向转型为更专业化的服务模式,面临政府购买服务缩减等挑战。最后,强调了高等教育机构、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协作,以及艺术与社会工作跨界融合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更多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以满足社会需求。

盛乐社区党委书记狄玉萍探讨了“社区与学校联动的新模式”,她强调了社区与华西心理卫生中心、艺术学院在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上的合作重要性。回顾了与艺术学院党建合作的经验,探讨了家庭、学校、社区、企业以及警方等多方合作,在社区中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促进计划的可能性。分析了项目在认同度和风险性等方面遇到的挑战,并讨论了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增强项目的参与度和实施效果。计划与高新区教育局开展合作,扩大合作范围,提高知名度。


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刘飞老师从社区联动与社会创新实践角度,介绍参与式、对话性艺术解决社区问题及爱有戏两大板块:开展试点的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和社会心理服务,计划建“多彩蜗牛”心理健康创新实验室,邀师生参与,期待艺术与智慧创新实验室转化项目促社区发展。公共管理学院王卓教授从社会学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及社工与公共卫生跨学科知识应用价值。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冉茂盛教授强调系统数据与科学依据建设的重要性与跨区域路径思考。川大学工部王玉梅老师谈到资助艺术课程助贫困生心理健康及唐仲英基金会在公益活动中的作用。川大博物馆张夏老师提出博物馆功能转型、包容性文化建设,以及拓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等板块的作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倩倩副教授提出博物馆去污名化等功能,服务社会并实现文化回馈。A4美术馆董可馨老师介绍iSTART儿童项目中多元的心理健康艺术创作活动。朱月老师分享“云设计系统”项目及策展经验,强调理解社区需求是引导合作的核心。


-活动展览现场-



“艺术X设计X心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将继续依托共建的跨领域平台,汇聚专家、学者与师生,共同深化在社区层面的实践与持续成长。项目致力于强化跨学科合作,为社区美育领域带来创新理念,开拓全新的互动空间。


撰稿:李佳雯、景逸濛、丁思尹、宋沛颖

摄影:戴彧、陈乐瑞


下一条:资讯 | “2024四川省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季——四川戏剧艺术大学生评论” 戏剧新生力第一届艺术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