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首页

资讯 | 四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索玛花开”——小凉山彝族刺绣的多维时尚设计》持续推进

本文由  于 2024-06-03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厚植西南灿烂丰富文化遗产,立足藏羌彝走廊,在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一直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创作与研究方向,也是省一流本科课程《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的持续性建设内容。2023四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索玛花开”——小凉山彝绣的多维时尚设计》也是该方向下的设计探索之一。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彝族人常用“索玛花”来形容女性的美丽。描述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叙事诗写道:“甘嫫阿妞呦,披着金色的瓦拉,穿上五彩百褶裙,来到山梁上,好像索玛簇簇开……”在彝人的精神世界中,甘嫫阿妞的美从来都不是单一、表象的,在朴实和美丽背后,是正直、善良和勇敢的精神力量,这位传奇的“美丽鸟儿”所代表的是彝族人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及顽强的民族品格。索玛花的传说念念不忘,索玛花的精神在当代生活中亦应回响。项目创作以彝族精神文化为意象,以小凉山彝族刺绣为出发点,以期用时尚的视觉语言重释民族文化,以设计为桥梁,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美与精神融入当代生活。

基金项目团队前往小凉山、大凉山地区采风调研纪

项目启始之初,负责人蔡端懿老师已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小凉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开展阳光课堂及田野调查,亦曾前往大凉山地区彝族自治州调研采风,并从数字艺术设计、交互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时尚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维度孵化了近百组小凉山彝族刺绣创新设计作品,其中多件在各级设计竞赛中获奖。基金项目系列作品中,象征民族团结与和谐共荣的融合刺绣纹样《生生不息》由基金负责人蔡端懿设计,并由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国家级传承人杨华珍老师、羌绣省级传承人陈云珍老师、小凉山彝族刺绣省级传承人阿赫秀枝老师共同制作完成,曾参展“小凉山非遗节”(202212月)、“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非遗IP授权(精品)展”(202310月)、第十届成都创意设计周(202311月);系列作品中的彝族擀毡制作工艺手提袋系列作品,曾参加由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共融·共创文化创意设计展”(202311月)。

部分作品创作及选材、制作过程


该系列作品在四川艺术基金支持下持续扩充、打磨,从单点作品逐渐发展至更为丰富、充实的系列设计,并在创作过程中广征博采羊毛擀毡工艺、银饰、漆器等多种彝族代表性工艺共创表达,在表达与实施综合中运用涂鸦插画、3D打印、数码印刷、金属及亚克力等多种方法与介质,旨在通过不同产出维度,探讨以小凉山彝绣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中的活化路径与多种创新转化可能。

部分作品完成效果

截至目前,《“索玛花开”——小凉山彝族刺绣的多维时尚设计》系列创作已完成设计工作,正在推进作品打样实施。希望能够通过对小凉山彝绣生动凝练的图形符号和热烈浓郁的视觉语言的再创过程,发掘和传递民族文化之美、充实多元审美文化,汲取彝绣所蕴含的质朴单纯、美美与共、勤劳进取、自强勇敢、向美而生等民族精神力量,传承对生命的肯定、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认知与实践、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对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孜孜追求等优秀传统审美文化中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在共通的符号寓意与精神共振中,触摸多民族融合、共生共荣的历史痕迹,感知一衣带水的多民族共同体之美。


*感谢系列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西南民族民间设计研究中心燕阳、王裕、罗艺镈、万易、谢嘉颖、胡冰、唐利枭、刘若琪等多位同学的参与和帮助。感谢创作采风与制作实施过程中四川有彝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与帮助。


上一条:“瀚雅”艺术嘉年华 | 可持续的未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作品展预告及“艺述”志愿讲解服务预约 下一条:创建“三个一流”|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与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开展“致敬慢美力量·传承博爱担当”六一节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