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首页

“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 德昭赐瑞:试论乾隆内府巨型玉器的制作与收藏——以《大禹治水图》玉山为中心讲座顺利举办

本文由  于 2024-07-09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2024年7月8日下午,“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德昭赐瑞:试论乾隆内府巨型玉器的制作与收藏——以《大禹治水图》玉山为中心”线下学术讲座于学院A2-5教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邀访学者张震老师主讲,李明教授主持讲座,杜松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讲座伊始,张老师简要介绍了题目缘起及乾隆内府制作《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大量图像对比,分析了大禹治水题材从二维平面绘画至三维立体玉雕转变下人物形象及构图的变化。紧接着,将《大禹治水图》玉山与乾隆内府的其他玉山相对比,发现了该玉山题记占比最大的特征。然后,通过分析图中大禹的位置、大小,印章的钤盖,题跋的撰写,以及关于题跋的题记等方面,探求乾隆帝与古代圣王大禹见建立的平行关系,提出修建《大禹治水图》玉山的主要用意是对乾隆现世荣耀及德政夸赞的观点。

张老师通过对相关诗文题跋的解读,分析了巨大玉块反复入藏、巨型玉山有两件玉瓮的原因——乾隆内府认为巨玉并非刻意搜罗,而是乾隆德政的结果;乾隆制作玉瓮时,在材质、工艺、体积等方面都意图超越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接着分析了《大禹治水图》玉石与两大石瓮着三件巨型玉器在用料来源、制作技术、题刻、陈列的共同特征。其认为,乾隆内府收藏与制作巨玉,将历史上的楷模转换为现实的一种镜像,与乾隆帝对照,意图重塑现实中新的君主典范。这些巨玉雕刻一定程度上于“礼器美术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其既有“纪念碑”性,又不局限于“纪念碑性”。

张老师分析了乾隆宣扬功德的主要路径——乾隆帝和身边的大臣和词臣主要通过题诗、唱和、传抄题跋等方式,来传播宣扬皇帝的业绩和德政。然而,和田巨玉及其制作在乾隆时期,被内府视为祥瑞、佳兆,在嘉庆时期却被看作劳民伤财、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奢华之物而颇受排斥。即使巨大的、珍稀的玉材的收藏与制作与盛世太平是相关的,但巨玉的题咏、唱和始终定在大臣、词臣中,不记入正史。清代两朝的例子,说明了皇家艺术珍品的收藏,虽然与政权兴盛有关,但并不是政权转移和兴盛的象征,主要由皇帝的收藏趣味和认识决定。

最后,张老师、李老师和杜老师分别对讲座进行提炼总结,同学们也就如何全面搜集资料、巨玉运输路线、纪念碑性、清代玉器特征等不同角度的问题与老师展开激烈讨论。可谓收获颇多,深受启发。


上一条:资讯 | 四川大学UIP2024国际周课程《Design and Society》顺利结课 下一条:资讯 | 四川大学UIP2024国际课程周贾京生教授“名师讲堂”暨“视见无界”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顺利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