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四川大学博物馆发起,四川大学、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创想川大博物馆”——第四届“博略杯”设计大赛决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我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有三支队伍入围决赛,分别斩获大赛最佳设计金奖、最佳新锐奖和最佳设计铜奖。
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教授,四川大学外联办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陈森以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杰出教授霍巍出席了决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设计师陈小林教授,四川美协副主席马晓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成都博物馆艺术总监范犁,成都金沙博物馆专职副书记郑漫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学与符号学教研室主任饶广祥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周静,中创文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曾杰,成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唐伟等学界和业界翘楚担任了决赛评委。本次比赛也是为了庆祝四川大学博物馆建馆110周年和馆群扩建、新馆落成而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为四川大学博物馆建设储备创意人才和资源,助力文博文旅文创事业的发展。
决赛评委提问与点评
博略杯设计大赛主要以博物馆馆藏资源为创意内容,衍生视觉传达、文创产品等。本届博略杯设计大赛主题定为“创想川大博物馆”,通过比赛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四川大学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VI)创新应用设计和创意精妙的宣传语(slogan)。本次大赛共有1000多人报名,最终279个团队参加,提交了400多份作品。经过初赛的层层选拔,共有19支队伍入围决赛。决赛阶段采取现场盲评制度,在不公示团队背景与成员信息的情况下,由设计师现场演示设计方案、答辩评委问题,并结合网络投票和现场投票结果决选出最终奖项。大赛各阶段评委均来自社会各界,凝聚了跨学科、跨行业视角下的综合评判标准。
最佳设计金奖
金奖:西南民族民间设计工作室
学生:王裕、陈景源、丁思尹
指导老师:何宇、蔡端懿
设计师路演、答辩现场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三年级王裕、陈景源、丁思尹同学的作品获得了大赛最佳设计金奖。设计作品突出了“兼收并蓄,多元共生”的理念,从馆藏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溯源,logo设计的灵感来自“回纹”,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创新的同时延续和传承了博物馆原品牌形象的重要元素和视觉语言,彰显了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与时俱进的品牌形象价值,传递出川大博物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组作品也是设计与媒体艺术系何宇教授、蔡端懿老师主讲的《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作品。课程重视品牌形象设计的本土策略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再造,扎实做好品牌前期调查和全流程设计,旨在以设计思维为导引、以现实需求和身边案例为蓝本,带领同学们在创作中输出切实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
最佳新锐奖
最佳新锐奖:“青年大设计”团队
学生:冯潇影、刘若琪、罗艺镈、王菲
指导老师:蔡端懿、许亮
由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二年级冯潇影、刘若琪、罗艺镈、王菲几位同学组成的“青年大设计”团队获得了大赛“最佳新锐奖”。他们的作品以现代的风格和元素展现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文创设计理念为“物我无尽”,取自川籍诗人苏东坡的《赤壁赋》,指在某种宏观的抽象意义之中,天地并生,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观看视角——博物馆里的文物曾经是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生产技术与审美意趣的综合体现,现在成为了被观察者。这种“物我转换”的视角不仅高度契合了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属性,更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见微知著、饶有趣味的观看历史的切入口。
最佳设计铜奖
铜奖:“potato team”
学生:宋佳韵、贺一鸣、郭天仪
指导老师:蔡端懿、李贞
获得铜奖的“potato team”,由21级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宋佳韵、贺一鸣和22级本科美术学专业郭天仪组成。“新生”的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建设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的过程,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建设代表着结构和框架。博物馆的作用不仅在于收藏,更在于整理和归纳,体系化的收藏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体系也代表着历史的框架,我们能够在体系化收藏下完整体会到历史的来龙去脉。同时,博物馆对历史的结构搭建不仅是历史的搭建,更是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游客的历史观的搭建,更表达了时间不停向前、历史会一直被延续与重构的理念。
此外,我院还有多件学生作品获得海报设计奖、优秀奖。以上多件获奖作品也来自我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多个工作室实践教学环节,是设计教育的小班化、探究式实验,也是常规课堂外的设计研究与实践拓展。
姚乐野副校长为金奖作品颁奖
陈小林教授、霍巍教授、
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段炳刚处长、
四川博物院钟玲副院长为获奖作品颁奖
我院师生在决赛现场
到场嘉宾合影
设计与媒体艺术系系主任许亮副教授、蔡端懿老师也特别为本次大赛设计了主视觉形象。宣传形象中的识别符号“M”不仅是博物馆英文“Museum”的首字母,更象征着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建筑外轮廓造型,由“M”演变而来的优美线条,象征着馆外流淌的锦江、巴山蜀水、历史的年轮,更代表着流淌的文脉——高校博物馆从溯源到创新、从历史到未来、从积淀到勃发、从大师到青年学子的绵延之迹。
本次大赛是四川大学“博物馆+学科发展”的典范之作,体现了四川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高质量作品,也体现了青年一代在专业实践、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跨学科协同创新中的热情与担当。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四川大学博物馆密切联动,在跨学科教学与多维教学场域构建、西南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文化遗产的可持续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共同探索与实践,助力具有深厚人文历史底蕴、广博跨学科视域、强创新实践能力和高审美水平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
稿件来源:设计与媒体艺术系
西南民族民间设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