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党群工作

艺术党课第四期丨“音乐元素与图像叙事的构建——以十七年主题性美术创作为中心的研究”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本文由  于 2021-10-22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主办领略红色经典,重温辉煌历程——艺术中前行的中国系列讲座第四讲音乐元素与图像叙事的构建——以十七年主题性美术创作为中心的研究1021日上午10时在A1-11会议厅举行。讲座由硕士生导师赵成清副教授主讲,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梅副教授主持。

赵成清老师率先从宫廷趣味、宗教信仰、文人话语的三个层次阐释了中国古代美术中音乐图像的艺术形式与视觉机制。进入十七年主题美术,赵老师在开路部分,重点分析了《开国大典》《北平入城式》等作品,揭示出乐队与出行承载着的胜利记忆,以及对社会主义开路先锋中国共产党的赞颂。和合部分,赵老师通过画作中唢呐、钹鼓、手鼓等乐器,挖掘其象征内涵,表示这类意象既暗示了人民革命的历史,又凸显了新中国的社会气象。憧憬部分,聚焦军号与横笛,画家对军号、横笛等乐器图像进行描绘,赋予符号功能,成为追忆军旅生活与革命记忆的象征。新中国美术作品中的音乐图像摆脱形式、宗教、宫廷、文人的话语束缚,转为政治宣传之用、表现繁荣图景、追忆革命历史,彰显了艺术为人民的核心思想。

杨梅副书记在主持时表示,赵成清副教授的讲座从美术作品中的音乐图像揭示出新中国艺术的时代特色,凸显了艺术为人民的主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我们艺术学院师生应贯彻讲话精神,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文艺需要相结合,崇德尚艺、潜心耕耘,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本次讲座通过一幅幅新中国的美术作品,展现了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更加深刻地理解艺术为国家、艺术为人民的思想内涵,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个人青春梦融入艺术梦、艺术梦,不忘初心、不懈奋斗。

 

延展读图

董希文,《开国大典》,230×402cm,油画,1953年,靳尚谊1972年临摹复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董希文,《北平入城式》,80cm×116cm,纸本水粉,1949

 

叶浅予,《北平解放》,197×130cm,纸本设色,1959

 

张碧梧,《志愿军凯旋回国》,年画,72×48cm1958年,中国美术馆藏

 

蔡亮,《延安火炬》,130×230cm,油画,1959年,中国美术馆藏

 

刘文西,《同欢共乐》,140×100cm,纸本设色,1962


叶浅予,《中华民族大团结》,年画,141×246cm1953年,中国美术馆藏

 

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木板壁画,900×1000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李桦,《红军过草地》,油印套色木刻,21.5×29.5cm1949年,神州版画博物馆藏

 

方菁,《要做革命的接班人》,年画,1964


上一条:艺术学院图书室上新啦! 下一条: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