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第五届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暨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本文由 于 2025-07-03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于2025年7月5日至6日召开第五届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暨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9:35-10:00
主旨演讲
《全球艺术史视域中的中国抗战艺术》
黄宗贤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 院长、博士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
盛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员)
发言题目 《1942:战斗中国的艺术在美国》
曹庆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教授)
发言题目《由物料的新发现谈对抗战时期敌我宣传的认识》
郭亮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教授)
发言题目《另一种视角:抗战时期可视化舆图的历史叙事》
李永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教授)
发言题目《抗战期间决澜社画家周多的艺术转向》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 处长、教授)
发言题目《战时镜像与艺术向度——抗战时期沙飞纪实摄影观想》
主持人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院长、教授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教授)
发言题目《纪念白求恩:晋察冀根据地一次摄影展的复原》
杨灿伟(《美术》杂志社 研究员、学术交流部 主任)
发言题目《 “在战斗中成长”:李少言抗战时期的版画创作》
吕晓(北京画院 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发言题目《沦陷时期“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师群体研究》
尹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副馆长、教授)
发言题目《“南国”系中的“土画家”:刘艺斯与其抗战时代的朴素现实主义绘画》
赵敏住(德成女子大学 研究教授)
发言题目《绘画作为抗争:韩乐然在中韩抗战中的历史定位与文化实践》
抗战时期艺术的区域交流与跨媒介互动
主持人
屈波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副馆长、教授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 战地写生与“新艺术”:李桦的跨媒介绘画创作
吴端涛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 主任)
发言题目《中西调适下的民族风确立——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研究》
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教授)
发言题目《任真汉的超现实主义论:战争情境与“二全美展”跨媒介出品》
胡素馨(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所 所长、讲席教授)
发言题目《西域与抗战时期》
黄凌子(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发言题目 《战时生产共同体:<工合画刊>与“生产艺术”话语的建构》
郭峙含(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副教授)
发言题目《复调的“自然”——抗战时期重庆的地景摄影及其视觉实践》
申秀敬(忠南大学 研究教授)
发言题目《朴素而深刻:金周经(1902–1981)抗日美术的大众启蒙——以<吴之湖·金周经二人画集>为中心》
12:10-12:30
闭幕总结
13:40-18:00
参观川大博物馆
李林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管窥抗战时期延安鲁艺的美术理论研究与教学》
郝斌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发言题目《革命规训与身份认同:个体视角下的延安鲁艺初创期艺术教育——以王琦、冯法祀为中心》
刘渟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书法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方针与政策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徐丹丹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发言题目《从启蒙到救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众教育馆的乡村艺术实践》
评议 李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 系主任、教授)
抗战艺术史写作的范式突破与视域拓展
主持人
李林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慨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教授)
发言题目《记忆之场的重构:1938年的转折与中国抗战艺术史的三维范式建构(1931-1945)》
丁澜翔 (关山月美术馆 副研究员)
发言题目《 缠绕与生长——作为美术“民族形式”序曲的1935年》
陈宏微 (杜兰大学传媒学系 助理教授)
发言题目《 还我河山:风景片与中国抗战时期地理意识》
屈波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副馆长、教授)
发言题目《中国抗战艺术风格谱系》
李明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 系主任、教授)
发言题目《抗战与西康山水图像的产生》
闭幕总结
黄宗贤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 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
上一条:预告|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下一条:预告 | 第五届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暨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 “抗战与中国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开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