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专场)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本文由 于 2025-07-11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5日至6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会议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系主任李明教授召集,邀请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所所长胡素馨讲席教授、德成女子大学赵敏住研究教授、忠南大学申秀敬研究教授、杜兰大学传媒学系陈宏微助理教授、南卡罗来纳大学东亚艺术史王梦达副教授作主旨演讲。邀请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禹青教授,四川大学汪燕翎教授、赵成清教授、黄凌子副教授、杜松副教授、岳阳副教授、赵帅副教授、江秋萌副研究员和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博物馆等高校、文博机构约50余位青年学者共同参会。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系主任李明教授指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研讨会为深入挖掘抗战艺术的精神内涵,聚焦于抗战时期的艺术观念与表达、抗战时期的艺术活动、抗战艺术中的图像内涵与意涵、抗战中的艺术家及抗战艺术的多维表达五大主题展开。
本次会议的参会学者,通过对抗战时期漫画、展览、电影、木刻版画、年画、浮雕、民歌等丰富艺术形式的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了中国艺术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转型与发展,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注入年轻力量。
多位青年学者的报告深入挖掘了抗战艺术的不同维度,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赵越、余伶俐、郭敬宇等,聚焦于抗战时期“机械美”研究、成渝地区美术专科学校、1935年伦敦中国艺展、“春耕”图像在战时的视觉叙事策略等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讨论现代化进程、美育领域的体制创新,尝试还原抗战时期生动的历史图景与抗战活动的文化抵抗意义。
会议上来自各国多个学术机构的学者贡献了精彩的发言与观点。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所所长胡素馨聚焦抗日战争时期艺术机构与人员内迁促进创作理念与视觉语言的转型,忠南大学申秀敬教授、德成女子大学赵敏住教授分别考察朝鲜艺术家金周经、韩乐然的抗日美术作品,探讨跨越中韩两国的抗战艺术;南卡罗来纳大学王梦达副教授、杜兰大学陈宏微助理教授分别讨论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在跨媒介传播中的战斗作用以及战时风景纪录片这一特殊影像类型。
下一条:资讯 |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五届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