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走过了80年的历程,中国抗战艺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与写作方式,也在时代的变迁与学术语境的更迭中悄然转型。抗战时期,艺术创作实践、艺术研究和艺术的话语建构,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民族精神在此阶段全面觉醒,国族意识在此阶段得以强化,国家兴亡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精英话语与大众意识彼此交织,跨域间的艺术生态共生互竞,艺术作为时代之回声,映射出此时境繁芜多元的世变问题。如今,抗战艺术史的研究虽已渐趋成熟,但其文化表征、艺术生态和阐释语境仍存有较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如何重新审视并分析抗战艺术史的细微面相,如何在研究范式与方法视野持续更新,如何在图像材料与历史文献新鲜发掘、经典论题与传统认知不断再议的全球艺术史的再书写的语境中,为抗战艺术史研究探寻一个新的出发点;如何在“三大体系”的建设中,确立抗战艺术研究的中国话语,发展中国特色的抗战艺术史学术体系,并作用于中国艺术史学科体系之建构。这些疑问,既是长期以来学界研究进程中的沉淀结果,也是当前学界亟待解决的议题。本次研讨会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一方面回顾抗战艺术史研究的过往成就,一方面在当下的历史节点中讨论新的研究面向。期望这次研讨会不仅能够深入挖掘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内涵,还能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与研究启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和“明远”青年学者论坛均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学术活动。迄今为止,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已举办四届,“明远”青年学者论坛已举办三届,今年联合举办“抗战与中国艺术”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将根据入选稿件作者的年龄,合理安排参会代表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论坛和“明远”青年学者论坛上宣读论文。
论坛议题
(不限于以下内容)
抗战与中国艺术现代性建构
抗战与中国艺术的观念与风格重构
抗战时期的艺术生态与艺术家的生存境遇
抗战时期艺术的共生互动与跨媒介交融
抗战时期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抗战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范式转换
论坛组织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
投稿要求
1、
论文应为作者原创,且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无版权争议的文章。
2、
来稿需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项目名称、职称和联系方式等。
3、
如相关课题有特殊情况,可说明情况并提交500字左右的论文提要。
5、
请于2025年6月1日前将论文发至电子邮箱:scyzgms@163.com
(注明“论坛征文”)。
论坛时间
2025年7月5日-7月6日
论坛地点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湖畔报告厅
论坛安排
若入选为“会议发言”的学者,
主办方承担外地参会人员论坛期间在成都的食宿、交通费用,
入选“参会学者”需自理相关费用。
联系方式
杜松:028-85996626
赵帅、王粟:028-85998752
附件 论文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