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首页

“把握现在、开创未来”——记与川大的邂逅

本文由  于 2019-01-08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台湾科技大学 创意设计学士班 2018秋 四川大学 台湾交换生 蔡佳蓉  

我是蔡佳蓉,来自台湾科技大学,在20180902这天踏进了川大校园。

原本预计交换的是动画系,但在机缘巧合下,修习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的课程。

在川大,学习的氛围是大气的、是畅快的、也是无止境的,我将浅述这半年来的生活经历,总结我在这段时间所收获的一切。


生 活 篇

1 为什么会想到来川大交流学习?

近年来大陆的发展快速,不管电子金融、互联网应用、轨道交通等,都提出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想法,也很迅速的完成了实践,这让我对大陆产生好奇和向往,开启了想来生活看看的念头。

image.png

·1 望江校区充满历史感的北门

在学校的选择上,我按照学校的交换名单一间一间搜寻学校概括、学习风情、学校与城市的关系等等,然后我看到了在成都的这所老校——四川大学。成都这个千年古都的文化风情我就不赘述了,川大与成都共同生长,加深了成都的历史意义,也成就了川大的兼容并蓄。与其找一个繁华的商业化都市、一所不太有背景的学校,我更愿意来一个与城市紧紧相连且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交流、留下我的生活痕迹。

2 在这里学习、生活有没有遇到不适应,是如何克服的?

最不适应的是作息:每天早上川大的学生都会早读(艺术学院会练早功),七点半就要开始练功、拍视频给老师检查,晚上十一点后宿舍就只进不出。后来习惯之后早上起来也就不那么痛苦,也体验到早起跟一大早就开始学习很容易让一整天的学习状态变好、也能更自如安排自己的时间。

image.png

2 练早功的路上,难得看见成都的太阳

3 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如何?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身为班上少数的「台湾同学」被关注是很正常的。我记得第一次上课课后,同学们就好奇的跑来找我攀谈,用「台湾腔」的普通话跟我聊天,跟我介绍他们自己。之后在交换学生最害怕的自由分组作业时,也有同学很友善的拉我一起做练习。随着课程的进行,慢慢跟大家越来越熟后,也跟班上更多的同学一起完成课堂任务、一起吃饭聊天、一起准备期末呈现的内容。很感谢表演系的同学对我的接纳和包容,和你们一起完成事情的感觉真的很棒。

image.png

                                                         图三表演课用书                                                         

image.png

图四课堂练习实况


专 业 篇

1 作为设计专业的同学,选择表演、学习表演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设计跟表演最大的不同在于,设计是在背后构思、琢磨、制作完成后成品拿出来呈现;表演是不管在背后做了多少准备,拿出来的永远跟练习的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有可能是因为现场的刺激而表现的更好,也可能是因为紧张而没发挥出来的不好。所有的表演多少都有些即兴成分、有些突发状况,这是我在设计专业不会遇到的,让人惶恐同时又有点刺激。

图五表演课期末考试剧照-1  

      图六表演课期末考试剧照-2

表演课的一项主题是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练习,让演员养成收集生活素材和人物情感的习惯。在这个练习之外,我延用这套观察的方法观察了这边的食堂师傅、滴滴司机、老师、同学、商场老板等我在这里遇到的人,发现这是了解他人、体验他人很好的方式,能让我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以后我也会带着这个习惯在未来生活中应用。

image.png

图七表演课最后一堂课

收 获 篇

1 交流即将结束,在大陆的这段学习经历对你而言有何感受和意义?

在这次的交换学习中,我认识了表演这个专业,也发觉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兴趣和潜力,正在计划和调整未来进修的方向,希望能带着我在这里学习到的一切,继续走下去。

image.png

图八表演课考试合影

另外,此次交换最大的感受就是认识了时间的短暂。日子像打开了的水龙头,有些人躺在宿舍任凭他流;有些人利用在大陆的地利之便到处去旅游;我将这水用来灌溉我和川大的关系,我修习了表演系的专业课程,加入了川大艺术团的舞蹈团。我认识了好多不愿意让我回去和会来台湾找我的朋友,我没有去了多少省、多少城市的辉煌,但是我明白了与城市的记忆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的。成都,已然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川大,也成为了我的第二个母校。

image.png

图九江安校区南门暮色,是告别的颜色

上一条:年画重回春节 艺术学院助力年画艺术生活化 下一条:艺术学院2018年党外人士新年座谈会圆满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