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资讯 | “西风东渐——一带一路视阈中的中国艺术传播”——赵成清教授深入探讨中国艺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影响力

本文由  于 2024-06-30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6月28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赵成清教授在“西风东渐——一带一路视阈中的中国艺术传播”夏令营线上讲座中,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子们详细介绍并分析了中国艺术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的影响力。讲座在全球史和跨文化视阈下,剖析了中国艺术在“一带一路”的传播途中与其他地域产生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赵成清老师首先从丝绸和瓷器等角度出发,探讨了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美术。他指出,“渔父图”等捕鱼图像在中国基本属于隐逸题材,在西方则成为了“想象异域”的视觉元素。而远销海外的中国瓷器不仅是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更反映着“西风东渐”与“东风西渐”之间的互动和交往。随后,赵老师以劳佛、夏德和福开森等海外汉学家的研究为例,分析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瓷器在海外的影响力。

接着,赵老师从金银器、漆器、食物和动物等角度分析了中国艺术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转移现象。例如,清代南怀仁所绘的《坤舆全图》中即有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动植物形象。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以及早期外销画中的乾隆帝形象等案例,赵老师进一步指出,不同地域的图像带有自身独特的叙事形式,由此形成了“一带一路”沿线风格各异却又相互关联的艺术风貌。

此外,赵老师还特别剖析了“一带一路”主题性美术创作,结合油画、中国画和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以及海内外不同艺术家的创作视角,总结了“一带一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基本特征与创作价值,并对在全球史和跨文化视阈中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带一路”的艺术史提出展望。

整场讲座内容详实,引人入胜,不仅为夏令营的学生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也让同学们对中国艺术在“一带一路”传播中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最后,赵成清老师的精彩讲述赢得了线上夏令营学子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上一条:“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 丨2024四川大学“张大千与中国古代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明远”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行 下一条:资讯|环境设计系2021级春季课程包成果汇报会顺利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