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视见无界 | 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数字未来——文化创意与明日商业》顺利举办

本文由  于 2025-05-11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4月27日下午,一场关于数字未来与设计的思想盛宴在四川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艺术与媒介分中心拉开帷幕。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主办的讲座之《数字未来——文化创意与明日商业》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共同探寻数字文创的前沿未来议题。讲座由许亮与靳太然两位老师主持,学院本研师生参与其中,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讲座聚焦核心议题:人工智能长足进步和发展的当下,我们如何拥抱未来科技,如何创造优秀的数字文创作品,如何理解全新商业逻辑等问题。讲座不仅为设计教学与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引,更启发了同学们在新的时代语境与社会转型契机中,积极拓展数字设计的伦理潜能,为未来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巩老师以梵高为例展开分享,梵高的经典画作如《星空》等,早已超越了传统绘画艺术本身,成为文创产业的重要IP。在“梵高文创宇宙”中的数字藏品、沉浸式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不仅仅是对经典的再现,更是对价值创造逻辑的重塑。这表明,在数字文创时代,文化资源仍然有着无限的开发潜力,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价值。

巩老师还谈到数字文创并非一蹴而就,介绍了其诞生和发展的具体脉络,同时提出了他定义下的数字文创概念。数字文创绝非简单的“文化上网”,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解构—转化—重生 ,将文物、古籍、民俗等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字资产,并且利用算法挖掘文化元素的关联性,最后在数字场景中构建新叙事和新商业。在谈及如何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时,巩老师举了一个他亲自参与和执行的水下文物保护的例子,如何运用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思维,对一些及其难以原封保存的文物进行勘探保护和数字化重生。同时指出,作为未来的设计工作者,我们需要拥抱新兴科技,同时保持对设计形态变迁的敏锐性。

 

在内容生产模式上,人工智能带来了巨大变革。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社交媒体时代,再到如今内容自动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及未来人机协同时代的生成内容,人工智能全方位影响着文化产业,海量内容生产轻量化成为可能。在职业领域,巩老师也说到人工智能并非简单地替代人类工作。人们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假设,如认为只有人类拥有创造力,计算机无法替代需要情商的工作,人工智能不是有意识的实体等。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在辅助创新、协作增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职业的替代性和协作性各有差异,并非是简单的取代关系。他还列举了一些数字藏品和早期使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作的数字艺术的例子,他们无不获得了世人的巨大认可,这证明了数字艺术未来巨大的可能性与无限潜力。



讲座末尾,师生和巩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讨论,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议题进行了探讨。这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一种文创设计在未来可能性的思考,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与文创领域资深专家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对当代数字产业与设计伦理的思考。期待未来能在设计实践中看到这些理论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主讲人简介

巩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任民进四川省委会文化出版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IP文创专委会主任,四川天府新区未来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中羲文创智库主理人。研究方向涵盖数字展览叙事、文化遗产的数字活化以及AI驱动的创意商业实践。

上一条:资讯 | “艺术研究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书法综览与研究状况》圆满举办 下一条:讲座预告 | 晁岱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书法综览与研究状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