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主办的“视见无界”: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交叉学科设计学系列学术讲座,在艺术学院湖畔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未来设计学院副院,视觉传达学科带头人顾传熙教授带来了《文化情感与设计交融》主题讲座。艺术学院院长何宇教授,系主任许亮副教授、黄晨教授与李翔副教授等多位老师与本硕同学们参加了讲座。
在当前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新时代背景下,设计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设计教育如何培养出既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又具备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成为亟待探索的时代命题。顾传熙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启示。他将数十载艺术探索与教学实践凝练为一条清晰的主线:在信息奔流、AI席卷的今天,设计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文化自觉,培育创新灵魂。
顾传熙教授谈到,他有幸成长于一个大师云集的年代。在中央工艺美院,他是中国第一代听“三大构成”课的学生,他动情地回忆起吴冠中老师白天画画、晚上写文章的执着;更难忘法籍华裔大师赵无极在参观画室后那句振聋发聩的点评:“可惜啊,你们都画了一个样。”这句话,如同刻在他艺术生命里的烙印,从此他不断告诫自己与后辈:不做重复的事,是创作的第一要义。顾传熙教授从林风眠、吴大羽的“风骨”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魂;从刘巨德老师的作品中,读懂了何为“守住文化之魂”。
顾教授将毕生所学凝练成深刻的设计哲学,重内容,敬自然,设计不应只是形式的游戏,更要融入文化传统,敬畏自然,有风骨,存尊严,设计师要有自己的文化尊严与幸福感,不向市场的“刁难”轻易妥协,敢跨界,求突破。他坚信“远离专业去做专业”,跨界才能带来真正的突破。
将这些思考倾注于讲台之上,顾教授推动“四方辩论会”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们学会多角度审视原创性、文化价值、情感与伦理、商业化和同质化等议题。他提出“三脑时代”“三手协作”的理念:左手负责创新概念,右手专注操作落地,AI是值得我们善用的“第三只手”,探索未来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迭代。
顾传熙教授不仅在校内耕耘,更带领学生走向国际, 获得日本ASPaC 2016亚洲学生包装设计大赛全场大奖,他的学生们用一天时间完成布展,在这背后是一个多月的思考与测试,展览成果折服了国外的馆长与市长。他还事无巨细地教导学生,如何在异国他乡注意言行,爱护环境,维护一个专业、文明、可敬的形象。在国际交流中,让学生们看到,设计不仅是图纸上的工作,更是一种文化对话,一种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听到了一位长者的肺腑之言:设计师则需一眼洞察市场,一眼眺望未来。但无论如何,文化的根脉不能断,创作的灵魂不能丢。
在讲座的最后,设计与媒体艺术系黄晨教授为此次讲座做了结语,设计是连接物质与精神的创造性桥梁。它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获得新生,它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符号,而是要让文化的基因在当代生活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设计者有自己的理念是很重要,一定是要有自己的尊严,要有自己的幸福感,还要有自己的使命。
主讲人介绍:
顾传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未来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视觉传达学科带头人;韩国东西大学特聘教授;日本亚洲艺术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文化创意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兼上海分委会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第十一届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