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王红卫教授:一花一世界 敦煌的女儿——常沙娜 |“视见无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交叉学科设计学系列学术讲座

本文由  于 2025-10-31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1日,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主办的“视见无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交叉学科设计学系列学术讲座,在艺术学院湖畔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王红卫教授担任主讲,以《一花一世界 敦煌的女儿——常沙娜》为题,深入解读了常沙娜先生的艺术人生与精神世界。艺术学院院长何宇教授,系主任许亮副教授、黄晨教授与李翔副教授等多位老师与本硕同学们参加了讲座。

undefined


从书籍设计到文创创新:解锁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


在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内涵、文创产业迎来“万亿级”市场机遇的当下,视觉传达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从传统美学中汲取养分,在当代设计中实现价值突围?王教授以书籍设计为起点,串联大学教育、东方美学与文创实践,为我们勾勒出一条“以传统为根、以时代为脉”的设计成长路径,也为青年设计师践行“文化赋能”指明了方向。

undefined


大学教育:不止于技能,更在于审美格局的塑造


“上大学究竟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王红卫教授抛出的问题直击教育本质。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不少学生将“找好工作”作为学习目标,但教授却强调:“985 院校的价值,在于让你跳出功利思维,提升审美格局与品味。”高度契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要求——新时代的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具备文化视野与审美判断力。王教授以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为例,这两所曾经规模不大的院校,却因深厚的人文体系走出大批大师。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在学习设计技巧的同时,主动接触传统文化、观察生活本质,让审美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为未来的创作筑牢精神根基。

undefined


书籍设计:在 “无设计的设计” 中传递文化气韵


作为深耕书籍设计领域的专家,王红卫教授将书籍设计比作“与内容谈恋爱的过程”——它不同于商业设计的“一见钟情”,不需要靠浮夸视觉促动即时消费,而是要以“书卷气”引导读者慢慢品味。教授提出,好的书籍设计需满足“思想精湛、艺术精湛、工艺精湛”三大标准:思想上紧扣内容内核,艺术上传递文本情绪,工艺上兼顾质感与体验。他以敦煌主题书籍设计为例,为体现常沙娜先生“扎根沙漠 50 年”的人生,将封面2/3空间设计为“黄沙”质感,触感如皮肤般柔软,内页空白处点缀“莲花云”,随情节变化呼应人物心境。这种设计不追求“完美精致”,反而以“残缺感”传递岁月厚重。正如教授所说:“残缺如真理的一道光,让艺术更有温度。” 这种“没有设计的设计”,恰恰是东方美学“天人合一”理念在当代设计中的最佳实践。

undefined
undefined


文创实践:用东方之形,讲好当代故事


王红卫教授点明了当下文创产业的核心逻辑,优秀的文创设计,不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复制,而是用东方的形、当代的语言,讲能引发共鸣的故事。与泡泡玛特联名推出敦煌款潮玩,让千年壁画元素走进年轻群体;四川籍研究生设计的三星堆卷轴浮雕文创,以传统卷轴为载体、现代浮雕为手法,诠释“天地人”理念;运用敦煌图案设计的清华文创,上线即售罄。众多优秀的案例证明,只要找准传统与当代的连接点,传统文化就能在文创中“活”起来,既满足大众的文化情感需求,又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undefined


以设计为桥,做传统文化的 “转译者”


我们不仅是“画图者”,更是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转译者”。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沉下心研究秦汉美学的“简约大气”、敦煌艺术的“岁月厚重”,也要敏锐捕捉Z世代的审美偏好,用五行理念、传统纹样、东方意境,设计出有温度、有故事、有共鸣的作品。

未来的设计之路上,愿我们守住“文化根脉”这一边界,再打破“形式固化”的局限:让书籍设计成为文化传递的载体,让文创产品成为传统对话当代的窗口,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东方美学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主讲人介绍:

王红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念币设计生产专家库专家、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一条:顾传熙教授:文化情感与设计交融|“视见无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交叉学科设计学系列学术讲座 下一条:陈小林教授:让未来触手可及|“视见无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交叉学科设计学系列学术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