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上午九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李祥林教授、小凉山彝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阿赫秀枝女士、四川吾思吾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熊彦女士应邀来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以“造物艺术与人文精神”及“小凉山彝族刺绣——我的生命之花&去田野,教育与被教育”为题开展学术讲座。本组讲座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也是我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延展讲座。设计与媒体艺术系百余名本、硕学生参加。讲座由《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主讲教师蔡端懿主持,设计与媒体艺术系青年教师王涛、赵帅出席了讲座。
在题为《造物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李祥林教授从解读“造物”及“造物艺术”入手,结合当下工艺制作与设计创意中的问题,以彝族漆器、白马藏族服饰、绵竹年画、道明竹编等民族民间工艺为例讲述了“物”的呈现,分析了艺术形式与其背后文化体系之间的脉络和联系,提出“纹样不止是纹样,设计不止是设计”,希望大家在学好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要多多关注、理解形式及符号背后与传统、地域、族群紧密联系的文化内容。继而,针对工艺制作、艺术设计中人的创造,李教授强调指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设计者、制作者来说,不是来自他人的外部要求,而是其充分内化的内在要求。讲座最后,李教授结合中华美学命题,引用“我与物契,人与天合”以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讲述了中国工艺文化中“妙造自然”、“物我融合”的艺术境界与审美追求。
在《小凉山彝族刺绣》讲座中,阿赫秀枝女士以“我的生命之花”为题,生动讲述了小凉山彝族刺绣和自己的彝绣故事。讲座之初,秀枝女士以自己的代表作《贵族服》为例,介绍了彝族服饰的结构、形式语言与刺绣纹样象征,并以纹样为依托系统的讲述了峨边彝族刺绣工艺的地域特征、传承方式、针法、图案构成、代表性符号与配色方案及其象征含义。秀枝女士带来现场的彝绣服饰、绣片、配饰、创新家居产品,引发了现场同学们的极大热情。熊彦女士以“去田野,教育与被教育”为题,分享了自己和公司多年来在小凉山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调研、实践经历与切身体会,仿佛瞬间将彝人热情好客、朴实自然的民族风情带到了现场;熊女士也分享了正在推进的 “彩虹计划”,并欢迎同学们共同加入传统工艺与民族品牌振兴事业。
本组讲座内容充实,气氛热烈,讲座时间从早上九点一直持续到中午一点。讲座最后,蔡端懿老师再次感谢嘉宾老师们的到来和辛苦讲授,并谈到,无论是李教授引人深省的工艺人文反思、秀枝姐姐直观生动的彝绣讲述,还是熊彦女士扎根峨边的实践经历,对于《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课程后续即将开启的小凉山彝绣设计创新实践都非常必要且重要,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设计研究和实践应该做在田野中、大地上。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始终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在地民族民间文化在当代高等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本组讲座及后续彝绣设计创新也是这一方向的部分教学与实践探索,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构建地方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对话,构架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方式之间的桥梁。
海报设计:邰思翊、宋佳韵
稿件来源:设计与媒体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