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国际课程周|艺术学院2023年国际课程周课程教学活动顺利举行

本文由  于 2023-07-16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推进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四川大学2023年“国际课程周”期间,艺术学院邀请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许杰馆长带来“博物馆的力量:亚洲艺术鉴赏”课程,旧金山州立大学设计、人文与创意艺术学院Hsiao-Yun Chu教授带来“设计与社会”课程,世界包装组织主席Pierre Pienaar教授带来“包装科学与技术”课程。三门课程都兼具实践与理论,精彩纷呈,得到了全体学生的一致好评。


课程一:

许杰馆长(Jay Xu):“博物馆的力量:亚洲艺术鉴赏”

2023年7月3日上午,《博物馆的力量:亚洲艺术鉴赏》课程正式在江安校区一教A106开幕,该课程由赵成清副教授策划、主持,美术学系汪燕翎教授,学院外事秘书、设计与媒体艺术系高然老师以及各学院对设计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参加了课程。


许杰馆长课程现场

赵成清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许杰馆长课程现场

在课程的第一讲,许杰馆长为大家介绍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与馆藏。亚博成立于1966年,是美国专门致力于展示亚洲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范围广泛,涵盖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作品,共计1.7万件,涉及绘画、雕塑、陶瓷、纺织品、金属工艺品和艺术装饰等多种门类。博物馆还设有教育项目,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导览活动,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本讲结束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金晖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穆瑞凤副研究员通过腾讯会议与许杰馆长进行了交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汪燕翎教授还来到了现场,就英国博物馆与美国博物馆讲述“中国故事”的不同路径问题与许杰馆长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课程的第二讲,许杰馆长介绍了亚博历年来一些重要的展览,包括“中国陵墓之宝——古西安的陪葬艺术”(1994)、“皇权与荣耀:中国明代宫廷艺术展”(2008-2009)、“法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展”(2012)、“中国兵马俑:秦始皇时代遗珍展”(2013)、“王陵瑰宝:中国汉代考古新发现”(2017)等重要特展,深刻展现了亚博贯通古今、贯通全球、贯通生活的开放理念。与谈嘉宾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施茜教授,湖北美术学院陈晶教授以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傅慧敏副教授。

在课程的最后一讲,许杰馆长提出,实现“亚博为人人”愿景的路径是通过体验达到贯通,强调博物馆应跨越种族、跨越文化、跨越媒介,通过人文关怀搭建起一座又一座通往人们心中的桥。该讲与谈嘉宾有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裔萼、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系主任李明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陈谷香副教授。其中四川省诗书画院的叶莹研究员还来到了现场,就中国当代艺术与多元文化交流问题展开交流。


许馆长与其他学者进行远程学术交流

许杰馆长在课程中谈到:“要让亚洲的艺术更好地融入西方中,需要提升文化自信,产生影响力,需要找到边界。找到亚洲文化独有的特点,将其发扬,才会逐渐让西方的民众认可和接受独有的亚洲艺术。”本次国际课程紧跟跨文化研究的时代热点,通过博物馆这一传统媒介,充分体现出现当代中西艺术交流的现状,为同学与听众拓展全新的学术研究视野。



许杰馆长是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考古博士,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在其为期三天的讲座中,许杰馆长通过“贯通古今”“贯通全球”“贯通生活”三条线索,力求“贯通”与“关联”,对旧金山亚洲博物馆的地理历史、馆藏文物、历届展览、人文理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倡导博物馆应跨越阶级年龄、跨越种族肤色、跨越中西国界,通过体验达到贯通,深刻传达了“亚博为人人”的美好愿景,让听者切实领会博物馆不仅仅是冰冷的陈列场所,更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学习交流场所。



课程二:

Hsiao-Yun Chu教授:“设计与社会”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设计学院Hsiao-Yun Chu教授于202373日至6日,为同学们带来了为期四天的《设计与社会》(Design and Society)的课程。该课程由赵成清副教授策划、主持,学院外事秘书、设计与媒体艺术系高然老师以及各学院对设计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参加了课程。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Hsiao-Yun Chu教授以“什么是设计”“设计思维”入题。她向同学们讲授了设计的本质,她提出要倡导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这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设计作为一种人工物,是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之前,需要具备充分的理论条件和创造性思维,她生动形象地带领同学们走进设计领域,使同学们对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7月4日,课程主题为“User Centered Design”。Hsiao-Yun Chu教授认为,设计不仅是艺术家创作意念的具象表达,还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行为,旨在满足现实需求、实现美好愿景。设计学是一门深具人文属性的学科,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关注到设计任务的特殊性和特殊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要求设计师的价值选择嵌入在技术中,并通过技术进行表达,从而改变他人的生活方式。


7月5日,课程讲授以“Urban planning”为主题,带领同学们领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设计,并了解了建筑和城市建设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古老的历史建筑中带领同学们感受了设计学的人文属性和实践属性,同时也是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外化和显现,是一种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在课后她为同学们分享了她几十年来研究治学的经验,传授了文献整理的方法以及文献检索方式,给同学们提供了学习新工具和新路径。

7月6日,在课程的最后一天,同学们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课堂展示,并与Hsiao-Yun Chu教授交流了四天学习的成果。同学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踊跃发言提问,表达了自己在过去学习中的感悟和困惑,Hsiao-Yun Chu教授对每个同学的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答,使同学们受益良多。在本次国际课程中,Hsiao-Yun Chu教授将关于设计领域的新视野纳入到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中,为同学们展开了全新的学习视角,很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开拓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是一次独特珍贵的学习体验。



Hsiao-Yun Chu教授现任旧金山州立大学设计学院终身教授,主要从事设计史研究,具有丰厚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教学经历。Chu教授的代表作品有英文专著Dymaxion Car: Buckminster Fuller,New Views on R. Buckminster Fuller等,论文发表The Role of Nature in the Presentation and Reception of R. Buckminster Fuller’s Design Work等。



课程三:

Pierre Pienaar教授:“包装科学与技术”


世界包装组织主席的皮埃尔·皮纳尔(Pierre Pienaar)教授,以线上的方式于74日至77日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A1-11会议室为全院本科生带来了《包装科学与技术》(Pack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一精彩课程。本次课程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晨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并邀请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许亮副教授和蔡端懿老师作为与谈嘉宾。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皮埃尔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和补充,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包装设计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皮埃尔教授在四天的课程中讲解了包装行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包装技术的原理、材料特性、设计方法、法规要求、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浪费和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全球包装发展的趋势。此外,皮埃尔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包装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课程中,皮埃尔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课程结束后,皮埃尔教授还与各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对同学们的包装设计实践作品进行了点评。他对同学们的创意和热情表示了赞赏,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在包装领域的专业水平。


本次课程是四川大学2023年实践与国际课程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引进国际知名专家和教授,为本科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国际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学院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和平台,为学校的国际化教育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郑心歌、庄雅清、杨扬







 


 

上一条:预告l “艺术研究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形式与功能:论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两个个案研究(18-20世纪) 下一条:国际课程周| “艺术研究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探析乾隆朝两幅<是一是二图>的使用与意涵》顺利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