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音乐系成功举办了一场聚焦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专题讨论会。本次会议由音乐系主任李悦平担任主持人,音乐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意义非凡的讨论会。
会议伊始,李悦平主任带领大家对以往的音乐表演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探讨。教师们回顾了过去培养计划中的成功之处,例如在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方面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以及在传统声乐、器乐演奏技巧训练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等。同时,也客观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像是实践教学环节在与市场需求对接上存在的差距,以及部分课程在教学方法更新换代方面的滞后性等问题。这一总结探讨为后续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会议重点聚焦于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判断。与会教师们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热烈而深入的思想碰撞。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音乐产业不断涌现的新业态,大家普遍认为,未来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如高水平的演唱、演奏能力,更要拥有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社会文化市场中,音乐表演人才不仅要能登台献艺,还要能够参与音乐作品的创作、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工作。在数字音乐蓬勃发展的今天,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理解数字音乐传播规律也将成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必备素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专门探讨了AI在音乐表演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教师们深入研讨了AI技术为音乐表演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AI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精准定位学习难点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建议;另一方面,AI也能够模拟各种演奏风格和音乐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经过深入的讨论,会议确定了将AI运用在电脑音乐课程中的规划。这一决定旨在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提升电脑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未来的电脑音乐课程中,AI将被用于音乐创作辅助、音乐制作软件中的智能纠错、音乐风格分析等多个方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音乐制作和表演的需求。
此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为音乐系的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音乐系将继续深入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